情绪源于想法,抑郁和其他情绪困扰的核心根源在于扭曲的思维和认知。扭曲的思维和认知具体都包括哪些呢?
一、就是在评价事物的时候采取非黑即白、非有即无、非对即错的两极化思维模式。非黑即白的思维非常呆板僵化,也不符合实际,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以及我们的评价标准,是非常丰富和多元的,很少有绝对的非黑即白。是完美主义的根源,它会让我们害怕任何错误、失败或不完美,最终变得过于小心谨慎,甚至畏缩不前,大大降低了生命的热情和活力。
二、过度概况(Overgeneralization, OG)。你认为坏事永远都不会结束,或者把一次失败看成永远的失败,你还会告诉自己:“我总是这样!”。把一件事的一部分当做这件事的全部;或者觉得如果一件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次或几次,就会认为这件事会永远发生在自己身上。
三、心理过滤 (Mental Filter,MF)。你只看到消极的、悲观的一面,而自动忽略和过滤掉积极的、美好的一面。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很难不陷入强烈的抑郁当中。就是指当我们深陷抑郁情绪时,我们会将很多中性的甚至正面的体验,自动转换为一种消就是指当我们深陷抑郁情绪时,我们会将很多中性的甚至正面的体验,自动转换为一种消极的、负面的体验。当然,这种转变并不是我们刻意为之,而是长年累月形成的一种自动化的无意识的思维模式。
四、优势打折(Discounting the Positive,DP)。你坚持认为自己取得的成就或是优良品质都无足轻重。
五、妄下结论。即使没有确切的事实证明,也会迅速地定下消极结论。读心(Mind-Reading,MR)。觉得所有人都戴着有色眼镜看自己,认为自己不好。臆测未来(Fortune-Telling,FT)。你总觉得所有的事都会以失败收尾。
六、放大或缩小(Magnification and Minimization,MAG/MIN)。你要么把一件事看得过分重要,要么会把一件事情的重要性无限缩小。
七、情绪化推论(Emotional Reasoning,ER)。你的推论源于你的感受:“我觉得自己是个傻子,我一定就是个傻子。”
八、“应该”句式(Should Statements, SH)。你总是告诉自己,你应该、必须、不得不做什么。
九、乱贴标签(Labeling,LAB)。在不顺利的时候,你会告诉自己“我是个傻瓜”或者“我是个失败者”,而不是坦然承认自己只是犯了一个错误。
十、归咎责备。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你总是寻找犯错的人,而不是积极解决问题。罪责归己(Self-Blame,SB)。每次出现了问题,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责任,你都会责怪自己。罪责归他(Other-Blame,OB)。每次出现了问题,你都会直接无视自己的问题,而不停地怪罪别人
——该模型由戴维·伯恩斯(David D.Burns)1984年提出,2003年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