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女生因人际交往导致情绪焦虑的咨询案例

     一例大二女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分析


       摘要:一名22岁的大学二年级女大学生,因与宿舍同学人际关系冲突导致情绪焦虑,一个月来睡眠质量下降,学习兴趣降低,找到邢台市心理卫生协会。经过了解,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来访者症状的描述,心理医生的评估及心理测验的结果,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在处理宿舍人际关系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信念,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基本好转,宿舍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咨询效果明显,自身咨询技能得到提升。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人际交往冲突


    一、 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来访者,女,22岁,大二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无器质性疾病,家族无精神病史。

    2、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家境好,家里只有她一个孩子 ,由于父母注重学习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导致她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的爱好,也没什么朋友,现在上大学后,想交两个好友,但到现在和同学们关系都不太好,更别说交朋友了; 平时爱出风头,性格单纯幼稚,喜欢主动与人交流,但不知道如何和他人相处,时常感到被人莫名其妙误解,导致心理压力大,时常不开心,但也不知道怎样改变。

    3、精神状态:神情忧郁,面容疲倦,感知觉基本正常,言语有条理,思维清晰,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有一定认识,人格较稳定。

    4、社会功能:晚上睡眠时间短,半夜常常会醒来,学习时无精打采,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5、征得求助者同意,心理测试结果:(1)、SCL—90症状自评量表:总分163分,人际关系敏感2.4分,抑郁2.1分,焦虑2.4分。(2)、《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结果:53。(3)、《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结果:72

结果反映:提示求助者存在轻度焦虑伴随轻度抑郁症状。


     二、 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由于宿舍人际关系困扰导致情绪低落,食欲不佳,睡眠质量下降,学习兴趣明显降低,时间持续大约三周。

      求助者陈述:来访者自己主动来咨询,并向心理医生陈述了自己的情况:大一时宿舍同学关系还好,经常会一起去自习,可进入大二后,我明显感觉她们变了,天天在宿舍看电视剧,忙着找男朋友约会,还经常旷课让我帮她们点名,我有时组织班级活动,她们也不积极参加,分明是故意让我难堪,上学期期末考试,宿舍八个人只有我拿奖学金,其中有两个舍友还挂科我跟她们说,她们根本听不进去,我是学习委员如果我的宿舍都这样,我还怎么管理班上的其他同学,最可恶的是我们宿舍的舍长,本来应该她听我的,可她却处处跟我作对前几周我们因为宿舍大扫除起了点冲突。可是她很会搞关系,宿舍的人都向着她,有一次我走进宿舍,在门口我听到她们几个在里面议论,说我“拿着鸡毛当令箭”。我知道她们嫉妒我是学习委员,但我听了心里特别不舒服,我和舍友的关系很糟糕,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了。


      三、心理医生观察  

     来访者独自前来做咨询,衣服干净穿着得体,说话主动,言语有条理。神情忧郁,面容疲倦,感知觉基本正常,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有一定认识,人格较稳定。对咨询结果有良好期望。同学反映,在宿舍里她觉得自己是学习委员,比宿舍长官大,说话做事不顾及宿舍其他同学的感受,叫人做事常常是命令的语气,宿舍做卫生,她常借口要开会不参加。


      四、 评估与诊断  

(一) 评估:

        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可靠。来访者自知力完整。来访者心理状态:注意力下降,情绪低落、焦虑。来访者生理状态:食欲下降,睡眠不好,无躯体疾病,来访者社会功能状态:学习兴趣明显下降,人际关系受到一定影响。  

(二)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自知力完整,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自主求医,因此可排除精神病。  

   2、该求助者病程的症状表现不足三个月,情绪反应能受理智控制,没有严重破坏社会功能,能够照常上学,但影响学习效率,判断情绪反应尚未泛化。  

   3、从该来访者问题刺激的性质、反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和反应是否泛化这四个维度均提示该来访者问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在综合收集求助者的多方面资料后,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  

(三) 鉴别诊断:

   1、主动求医,有良好的自知力,可以排除重性精神病;

   2、从病程、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三个方面打分,不够诊断为神经症。


     五、 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对求助者疾病的评估和诊断,与其本人协商后确立以下咨询目标:

    1、  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缓解烦恼、焦虑的情绪;帮助来访者学习情绪调节的方法。

   2、 长期目标和最终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促进来访者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完善。培养兴趣爱好,促进心理健康。


六、 咨询方案的制定

   1、 主要咨询方法与原理  

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合理情绪治疗(简称RET)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也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其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要点是: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诱发性事件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这种疗法就是要以更改治疗非理性,帮助求治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替代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替代不合理的信念,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来帮助求治者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

    2、  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  

接照行业要求,心理医生与求助者责任、权利和义务予以明确,笔者在此予以省略

    3、咨询时间:依据求助者的要求和双方的讨论的结果,约定每周1次,每次1小时,共咨询5次。


七、 咨询过程  

    第1次咨询:搜集资料与建立咨询关系  

初诊接待中,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主要运用倾听、共情等关系性技术来建立关系,再配合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和鼓励等技术,让其充分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和被接纳。一方面达到宣泄其委屈、愤怒等负性情绪,缓解心理危机感;另一方面也为咨询详细了解求助者问题的表现、形式原因、发生的背景和演变过程提供了信息。为下一步咨询打下基础。     

通过运用上述技术,了解了求助者对问题的应对方式、人格主要特征、成长经历、成长过程中家庭背景,社会支持系统等情况。                           

第2—4次咨询:咨询阶段

   (1)这个阶段通过会谈法和合理情绪疗法,向来访者介绍情绪ABC理论,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的关系,转换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来访者形成对当前问题的理性认知,建立积极、合理的情绪反应,来访者通过练习体会掌握,直到自然使用这种方法。

(2)谈话摘要

心理医生:你觉得什么原因使你处于目前这种状态中呢?

来访者:当然是因为我跟舍友现在的关系糟糕透了,她们不听我的,处处跟我作对。我让她们参加班级活动,她们不愿意,我让她们去自习,她们也不愿意……

心理医生:你的意思是说,你目前的状态是因为你舍友不听你的话,你跟她们相处不好,所导致的,是吗?

来访者:肯定是的,如果她们听我的,我就不会跟她们吵架,自然也不会闹到这么僵。

心理医生:根据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她们应该听你的,去参加班级活动、去自习,是这个意思吗?

来访者:当然啦,我是学习委员,我说的她们当然要听。

心理医生:你的意思是学习委员说的话,班上的同学就应该听。

来访者:对呀,同学必须要听学习委员的,这是为了他们好啊。

心理医生:因此,我想以前你一定也听你们学习委员的,他说自

习时间不许讲话,你就不说话,他说上课不能迟到,你就不迟到,对吗?

来访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也不完全是,记得在中学时有一次上自习,我跟同桌聊天聊得很兴奋,当时学习委员说了我好几次我都没理他。

心理医生:你刚讲过同学必须听学习委员的,而你又讲了你学习委员让你自习时间不要讲话,你没理他,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一下好吗?

来访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医生:你认为你现在的状态是由于舍友不听你的话造成的,其实舍友不听你的话是一件事,你认为同学必须听学习委员的话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

来访者:(沉默)……

心理医生:我们来举个例子:假如两个同学一起上街碰到他们的老师,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打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同学中的一个认为,老师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却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老师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在课上刁难我了,结果呢,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平静下来好好学习,这是为什么呢?

来访者:我知道,那是因为他们对于老师没跟他们打招呼这件事的看法不同,所以导致了他们的情绪反应截然不同。

心理医生:你分析的很准确,所以你要是能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来访者:我好像明白了,我认为同学必须听学习委员的话是不合理信念,它导致我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所以我想改变目前的情绪状态就得改变这个不合理信念。

通过这三次的沟通,来访者已经掌握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在心理医生进一步引导下,来访者学会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建立合理信念,从而获得积极的行为和情绪,这也是最后促成良好咨询效果的关键所在。


通过4次的咨询,来访者能较好地掌握并运用ABC情绪理论进行自我调节,咨询初期表现出来的焦虑、郁闷情绪得到有效控制,内心冲突有较大程度的缓解。     


八、 咨询效果的评估  

来访者的自我评估:心情好转很多,与舍友关系明显改善。情绪稳定,睡眠质量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心理医生评估:来访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烦恼、焦躁的情绪,来访者在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上出现了积极变化,人际关系改善,自我认识趋于合理,能适当地评价自己。

心理测验结果:SCL—90,总分116分,各因子分数均小于2分,SAS标准分41分,SDS标准分32分,属于正常范围。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医生(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2)郭念锋.《心理医生(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3)郭念锋.《心理医生(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